当前位置: 首页 > 漓东动态 > 区外动态 >

桂林:从农业大市昂首迈向农业强市

时间:2018-01-08 17:47 星期一|责任编辑: 宣传部
 打印

    □本报记者 秦紫霞

    仓廪实而民心安,农业强则百业兴。作为粮食总产量排名全区第二的“桂北粮仓”,作为金桔、砂糖桔、罗汉果产量全国第一,水果面积、单产、总产、产值、人均有果量均居广西第一的桂林市,在2017年里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优化产业结构,推行农业科技创新,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作为切入点,探索“农业+”融合发展之路,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振兴乡村的道路上捷报频传,硕果累累,让广大桂北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    “头季达到1009.45公斤,再生季552.1公斤,两季合起来超过了1500公斤,亩产超过一吨半。”2017年11月4日上午,在我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,87岁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激动地说。在灌阳县联德村稻田旁,丰收的景象实现了袁隆平的“禾下乘凉梦”。2017年8月,灌阳基地种植的超优千号、Y两优900超级杂交稻被测量出平均亩产达到了1009.45公斤;11月,再生稻亩产更是达到了历史峰值552.1公斤,创世界纪录。如今,因为超级稻的试验种植,灌阳县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”。

    据了解,我市总人口522万,耕地面积494.55万亩,人均耕地为0.95亩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.3亩。2017年,我市农业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,依靠与科技深度融合,在有限的土地上,种出更多的粮食。此外,我市围绕“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增绿”目标,加快发展优质粮食、水果、蔬菜、食用菌、茶叶、肉牛肉羊、生猪7大种养业,以及富硒农业、有机循环农业、休闲农业3个新兴产业,各个产业蓬勃发展,农民人均纯收入名列广西前茅。在粮食增收的情况下,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。数据显示,2017年1至9月,全市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2.8%。其中,雁山区、兴安县、灌阳县、资源县和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一产增加值已达到全年预期目标。2017年前三季度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5.71亿元,同比增长2.76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96元,同比增长10%。

    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优质农产誉中华。三品一标新理念,四个‘三宝’传佳话。”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12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桂林市名特优农产品专题推介会上,桂林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如今,以砂糖桔、葡萄、恭城月柿为代表的“水果三宝”,以罗汉果、金桔、白果(银杏)为代表的“食药三宝”,以桂林米粉、荔浦芋、禾花鱼为代表的“餐桌三宝”和以香菇、木耳、竹笋为代表的“林下三宝”已成为我市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一个剪影。

    2017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规划指引下,桂林农业聚焦产业价值链,着眼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:80万亩高山蔬菜、100万亩优质粮、200万亩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释放规模效应;罗汉果、柑橘、葡萄、柿子、夏秋反季节蔬菜、竹鼠、梅花鹿、冷水鱼等一批在广西区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优势产业加速形成;恭城、平乐月杮,阳朔金桔,兴安葡萄,资源红提,临桂砂糖桔,灌阳雪梨、黑李等一批驰名区内外的优势水果形成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,其中砂糖桔、金桔、柿子等规模总量排名全国第一,柑橘、葡萄、桃、梨等规模总量排名广西第一,食用菌面积、产量均居广西第一,彰显着桂林农业产业在全区乃至全国不可撼动的“影响力”。如今,我市每个县基本上都形成了“一乡一业”、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格局。与此同时,我市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也走在广西前列,已有荔浦、灌阳、全州、龙胜、恭城、资源6个县(自治县)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,占广西36个示范县的六分之一。

    一年四季,生生不息的农作物,为生活在桂北大地的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门。“过去出门打工,受苦受累还挣钱不多,现在通过喂养竹鼠,今年收入超过10万元。”说起竹鼠养殖给自己带来的变化,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裕农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唐满秀满脸笑意。2017年,桂林在抓好支柱产业培育、提升的基础上,还综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,积极推广“农业+”投入专项资金1650万元,再创建一批区、市、县、乡级现代农业示范区,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21个、市级示范区29个、县级示范区49个,休闲观光农业、生态循环农业如火如荼开展,助推着桂林的休闲农业领跑广西乃至全国。如今,“春季观赏花、夏秋采摘果、四季徒步游、全年农家饭”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旅游已在桂北大地遍地开花,也让农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长效实惠。“农业+旅游”等融合发展、绿色发展的桂林模式和桂林品牌逐渐形成,桂林也从农业大市昂首迈向农业强市。